河南测绘公司了解到基坑变形监测方法有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和现代新技术监测方法。常规大地测量方法,即测角、测边、水准测量等; 现代新技术监测方法有GPS、三维激光扫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等。基坑变形监测使用的仪器有全站仪、GPS、水准仪、经纬仪、测斜仪、水位计、频率仪等。
1.1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
常规大地测量方法是用传统大地测量仪器测量方向、角度、边长和高差等量所采用方法的总称[2]。主要优点有: 能提供变形体的整体变形状态; 通过组成网的形式,可以进行测量结果的校核和精度的评定; 灵活性大,能适用不同精度、不同变形体和不同外界条件。主要缺点有: 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不易实现连续监测和测量过程的自动化; 监测范围相对较小。
1.2 GPS 监测技术
GPS 系统以能够提供连续、实时和自动化服务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领域。主要优点有: 测站间无须通视; 全天候监测,可以提供监测点的三维位移信息,监测精度高。主要缺点有: 对监测环境要求高,受地形或建筑物影响大; 垂直位移精度不高; 只能获取变形体上离散点的位移数据,不能得到表面的全部信息。
1.3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传统测量采用点测量,三维激光测量实现从点测量到面测量。主要优点有: 三维点云数据具有整体性、密集性、关联性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反映基坑的整体形变信息; 工作效率高,数据处理方便,能快速准确地生成三维数据模型。主要缺点有: 单个点云数据的定位精度不及全站仪、GPS 的测量精度; 点云数据的处理方法尚不完善; 成本较高。
1.4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 InSAR) 是20 世纪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空间对地观测技术。主要优点有: 能够不受气候条件影响,全天候获取大面积地表精确三维信息,空间分辨率高; 可以获取连续的地表形变信息,并监测或识别出潜在的地面形变信息; 覆盖范围大,不需要建立监测网; 成本低。主要缺点有: 误差源多,影响观测精度。
1.5 基坑自动监测系统
基坑自动监测系统是采用数据库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保证数据的自动采集、传输、保存和安全查询[3]。系统的监测数据由数据采集终端采集后经现场服务器节点上传至平台,监测人员通过平台查询监测结果数据,了解基坑支护机构及周边环境的变形情况,从而实现水平位移和沉降监测、地下水位自动化检测、应力自动化监测的无人值守在线监测。
豫ICP备18025263号-1 技术支持:太子召/木薪工作室
地址:郑州市二七区连云路南三环橄榄城都市广场B座516室
咨询热线:0371-63220998 张经理 189 3962 0000